
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:孩子学古筝都一两年了,突然就不想学了,该怎么办呢?
如果是孩子想学古筝,家长就让他学,孩子不想学了,家长就说:算了吧,不勉强他了,就由他不学了。这样一来,就前功尽弃,前面的时间和金钱就白白浪费了。如果是家长想要孩子学,那就要让他坚持下去,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贪玩的,若大人不管他,他学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。
有些家长有空就带孩子来上课或练古筝,没空就不来,这对孩子影响很大,孩子会认为来不来都行,就不认真去学了。所以,要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,每周什么时间上课,每天什么时间练习都要固定下来。就好像每天回学校、吃饭、做功课一样,习惯成自然就好。
一般来说,大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学多点东西,开发一下大脑,培养音乐素质,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孩子以后考音乐学院等等。无论是哪一种,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坚持、锻炼了耐性。
如果 孩子上课不主动,练琴坐不住,面对练琴不积极,那么基本上他就碰到了瓶颈。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对其十分重视,建立良好的沟通,找出孩子学琴瓶颈的原因,伴其顺利度过。总之, 孩子能不能学下去,关键是家长有没有让孩子坚持 。 千万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分轻易说放弃。
半途而废者不在少数,培 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比学古筝本身更有意义。对刚学古筝的孩子来说,协助其形成习惯非常有必要,但不能过火,适可而止,否则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。孩子在练习过程中,由于少儿的天性特点,注意力的短暂性,要耐心引导适当娱乐。还要严格训导: 不是你学不好而受罚,是因为不坚持。● 随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,给予目标和鼓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家长要随时肯定孩子每日、每阶段的进步,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。切不可只把学古筝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, 在练习乐器时家长要分阶段给予一定的目标,最好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。引导孩子一定程度地去研究和感知乐器本身,以及以孩子的视角理解乐理知识,鼓励和引导孩子研究自身喜欢的乐曲。我们也要创造一些音乐环境,如多听音乐会,放音乐碟片,潜移默化之中熏陶孩子,增加音乐感觉,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中提升学习兴趣。教师、家长、孩子之间不断的信息交流与反馈,可以增强孩子的语言理解力,并把一些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变成有意识的思维过程。另外, 心速的快慢对一个人的反应的灵敏度与思维的流畅性,对 一个人的生活、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有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