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四大弦鸣乐器--筝

2017-06-05
贾熙华

筝又叫汉筝,秦筝,瑶筝,现在人们多称为“古筝”,中国传统弹拨类乐器。古筝是中国独特的,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,古筝音域宽广,音色优美,意境深远,演奏技巧丰富,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和雅俗共赏的特效性,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,号称东方的钢琴。

筝在公元前5世纪--3世纪的战国时代,就在当时秦国现在的陕西省广为流传,所以又名秦筝。但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的《李斯列传.谏逐客书》:击瓮叩缶、弹筝、搏髀,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‘’按此计算筝至少也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响,结构由面板、雁柱(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)、琴弦、前岳山、弦钉、调音盒、琴足、后岳山侧板、出音口、底板、穿弦孔组成。弦架“筝柱”(即雁柱)可以自由移动,移柱应律是筝的最显著标志,一弦一音,按五声音阶排列,最早有五弦筝,后有弦十二根,十三根,后增至十六根、十八弦、二十一弦等,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;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-21,S代表S形岳山,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在上世纪30年代共同发明,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,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。

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桐木制造,框架为白松,筝首、尾、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(缅酸枝)、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,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,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,以老红木、紫檀、金丝楠木为佳。

筝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演奏风格分为五大流派:陕西派,河南派,山东派,浙江派和客家派。
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筝历经风雨,傲然挺立,在坚守和传承中不断的自我脱变。当瑟,筑在无奈和悲凉中黯然谢幕的时候,筝却完成了华丽转身。当古琴被保护的时候,筝的火热却是用泛滥来形容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与时俱进就是最好的传承!


来源:微信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